中山创新企业管理案例:3分钟读懂星巴克的合伙人制度
⭕博商学院☎:400-8765-011📣📣📣
随着2013年陈可辛执导的电影《中国合伙人》的热映,“合伙人”一词似乎一夜之间热起来了,“合伙人模式”成为许多管理学人士的必谈话题。那么“合伙人文化”的本质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模式?“合伙人文化”与股权激励又存在怎样的关联呢?中山创新企业管理案例:今天,我们不妨先从星巴克的股权激励计划来尝试对“股权激励”及“合伙人模式”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在星巴克公司,员工被称为“合伙人”,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员工。中山创新企业管理案例:当然,之所以被称为“合伙人”,很重要的一点是星巴克实施了惠及面较广的多层次一揽子股权激励计划。比如说,对于主管以下的一般普通员工,均可以满足一定工作时间后参与“咖啡豆期权计划”。这一计划最早于1991年向雇员推出,于2006年开始在大中华区开始实施;对于股票投资计划,主要是针对愿意以抵扣薪酬方式购入星巴克股票的员工,可以在满足条件后在特定时间内加入股票投资计划,这一计划基本上也是面向全员实施的;除此之外,星巴克也有专门针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等关键员工的“关键员工期权计划”与“股票期权奖励”,主要面向优秀的关键人员。
那么,是否可以说股权激励计划就是合伙人文化呢?中山创新企业管理案例:并不是这样的。合伙人,更注重的是一种共同经营、共同承担、共同分享的人际关系。比如说,万科在2014年明确地提出了“事业合伙人”的概念,在万科看来,事业合伙人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制度,更是一种分享机制、一种发展机制、一种管理机制。中山创新企业管理案例:共同经营、共同承担,实际上就是希望通过合伙人模式的构建,更真切、直接地感受到经营的好坏;当然,仅仅是共同经营共同承担是不够的,合伙人团队需要感受到共同分享,才能紧密地聚合在一起。所以,合伙人文化便是一种构建起公司内部共同经营、共同承担、共同分享的人际关系的文化。
星巴克若仅仅用一揽子股权激励计划,并不能形成合伙人模式、合伙人文化。中山创新企业管理案例:星巴克自创建之日起,就保持一种关注员工、投资于员工、始终把员工放在首位的管理哲学,涉及面极广的一揽子股权激励计划是星巴克管理哲学的重要落地方式。股权激励计划配之以星巴克一贯的倡导理念,才能形成一种合伙人文化。股权激励计划促使员工持有公司股份,通过激励约束机制使公司利益、员工利益、股东利益协同,完善了员工的全面薪酬体系,使员工能够关注到公司整体价值;然而,要让员工真正以合伙人的身份去对待自己的工作,需要体现公司将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放到一个高度,在股权激励计划的基础上形成公司的常态化合伙人文化。
中山创新企业管理案例:加入博商,学习更多系统实战的经营管理方法。博商,4大课堂全方位助民企快速成长:4大课堂——核心课程,解决知识问题;落地沙龙,解决管理问题;名企参访,解决运用问题;博商同学会,解决社群问题,360度全方位助力民企高速成长。目前博商已经在杭州、中山、佛山、广州、深圳、重庆、长沙、苏州、深圳这9大地区设立分教中心,学员可以选择最近的分教进行学习。

